1、不得不细、能省则省的管理“新常态”
我们从数据中也看到不少企业在逆境中取得了新成就,包括较高的毛利率、净利率、人均贡献率、产能利用率和生产工时利用率等指标。结合现场考核来看,除了个别因业务结构不同能带来较好的回报外,大都是管理较为完善甚至在细节上追求不断完善的。如通过油墨罐回收称重来检查油墨浪费多少并加以控制,每年节省30万元;通过保护罩替代缠绕保鲜膜,节省了400多万元。
2、标准化作业
通过标准化作业,提升效率20%以上并减少员工成本,甚至印刷机可用普通操作员来替代机长以降低成本,设备保养和质量检验实现傻瓜化。
3、重视生产环境
整洁明亮可用纸巾擦拭车间过道楼梯扶手而无灰的生产车间,对生产人员潜移默化的影响,不仅可以提升效率、提高质量和降低差错等,还给员工带来愉悦的心情和爱护环境的习惯,从而增强了积极向上的拼搏力和竞争力。
4、重视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完善,持续改善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
为什么人家管得比我好?核心是人家重视数据的统计、分析和改善。如果报表仅用来记账发工资,那作用实在是太低了。既然有100人在填写日报表,哪怕每人只需要5分钟,也是500分钟的人力资源成本。如不统计出来好好分析,并用以改善我们的效率、质量和成本等控制方法,怎能取得更好的效益?
其实,我们的日报表每天都在述说我们哪做得好?哪做得差?应该如何去改进,我们的历史已清晰告知我们如何去改善,为什么我们就忽略了呢?
如此等等,不再一一分享。告别了粗放增长的年代,现每赚一分钱都越来越不容易,企业更需要注重内部管理提升,尤其是成本节约、质量改善和效率提升。不得不细、能省则省将成为管理常态。面对这样的态势,我们更要重视数据的收集、统计、分析和完善,目的有且只有一个:持续改善。